金融机构送上减费让利"礼包" 你我能得到啥实惠?

金融机构送上减费让利"礼包" 你我能得到啥实惠?

品牌新闻haixia2021-07-09 14:08:5540266A+A-

  新华社北京7月8日电 题:金融机构送上减费让利“礼包”,你我能得到啥实惠?

  新华社记者吴雨

  继去年金融系统合理让利1.5万亿元之后,近日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再次送上减费让利“礼包”。多项支付手续费和跨行ATM取现手续费降费措施出台,将为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带来哪些实惠?

  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160亿元

  “不久前在中信银行帮助下,470万元贷款的还款时间延期至明年3月,没想到这么快又听到了减费让利的好消息。”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味顶佳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孝右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企业日子不好过,今年办理了“无还本续贷”才使得资金压力有所缓解。新出台的降费措施,让刚恢复元气的企业更有发展信心。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吸纳带动了大量就业,蕴藏了巨大的创新创业活动,通过进一步降低支付手续费,可以降低他们资金流通成本,有效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进而激发市场活力。”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8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市场主体业务发展,也会为支付服务主体提供连绵不断的“活水来源”,助推支付产业升级。

  为此,人民银行前期通过现场走访、问卷调查方式,对全国近5万家企业进行了调研。银行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票据业务收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自动取款机(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针对这些降费呼声高、使用频度高的基础服务,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近期推出一系列降费措施。

  据介绍,全部降费措施实施后,预计每年为市场主体、社会公众减少手续费支出约240亿元,其中惠及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超过160亿元。

  近年来,我国支付行业持续让利,支付手续费总体低于国际水平。范一飞表示,此次降费主体涉及商业银行、支付机构、清算机构,同步降低发卡行、清算机构等成本端收费,由全产业链共同承担降费责任,进一步优化了支付产业成本传导机制。人民银行合理地确定降费主体、降费项目、降费幅度以及实施期限,确保降费措施对金融行业影响整体可控。

  异地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降幅80%以上

  “大家7月25日起就可以真正享受到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降低的好处了。”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当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明确了这一好消息。

  根据日前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支付清算协会联合发布的倡议书,同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标准下调至每笔不超过3.5元;取消异地跨行取现手续费按取款金额一定比例收取的变动费用,固定费用与同城业务标准一致。

  照此实施后,同城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降幅10%以上,异地ATM跨行取现手续费降幅80%以上。据初步测算,预计降费让利规模约为每年40亿元。

  “取现手续费属于市场调节价,所以基本原则是市场决定、政府引导。”郭武平表示,流动人口需要异地取现,年龄较大的群体使用跨行取现相对较多,对银行服务提出相应要求。同时,这些年银行不断科技赋能、优化流程,为减费让利奠定了一定基础。

  除了异地取现的手续费下降,支付减费让利对消费提质增效也将带来切切实实的好处。在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看来,支付手续费、跨行ATM取现手续费降费,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消费也会得到提升。

  推出配套措施“降费不降服务”

  好政策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如何确保此次降费政策落地见效,惠及市场主体和百姓?范一飞提出,要切实惠及市场主体,切实做到“降费不降服务”。

  为此,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在出台降费措施、指导行业协会发出降费倡议的同时,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

  范一飞介绍,进一步规范支付手续费的收费情况,要求银行和支付机构对收费情况进行自查和清理,不得采取先升后降、转嫁成本的方式变相提高支付手续费。对于无法准确界定小微企业身份的情形,要秉持“应降尽降”原则,最大化惠企利民。针对误收费等情况,要健全“费用退还机制”,简化退费办理的手续和流程,确保降费政策“应享尽享”。

  郭武平表示,持续引导银行业减费让利,需要加大监督检查。2019年以来,银保监会系统针对涉企收费、清理银行乱收费开展多次检查,银行业主动退费24亿元。

  专家表示,在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的同时,还应关注与融资收费相关的机构。例如,通过为企业导客引流收取费用的互联网平台,提供风险缓释措施的机构等。加大规范力度,破解多头收费问题,降低企业融资综合成本。

(责任编辑:孙丹)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华夏品牌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qrcode

华夏品牌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Copyright © 2012-2018 优质品牌促进发展工程 All Rights Reserved

监督举报电话:130-1111-5527 电子邮件:news@chinapp.cn
网站运营支持: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业模式研究所品牌管理中心 北京华夏品质品牌管理中心  京ICP备19024269号-2

办公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45号院2号楼 邮政编码:100053


Powered by Hxppw Themes by hxppw.com.cn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留言建议| 网站管理